close

社會大眾普遍知道,媽媽的生育年齡愈高,會增加小孩罹患先天性疾病的風險。不過,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天發表一項台美跨國研究,發現爸爸的生育年齡過高,也可能會讓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愈早發病。其中,患有思覺失牙周病調症且在18歲前就發病的人,爸爸的生育年齡普遍較高,而且每延後10歲生,早發風險就增加3成。#記者陳國維採訪報導#

台灣大學教授陳為堅與中國醫藥大學助理教授王世亨歷時5年,針對父親生育年齡與孩子精神病風險的關係,和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莊明哲及台大醫院醫師胡海國進行跨國研究。

團隊在台灣收集了3千個思覺失調症病例,這些患者都是家族中只有他一人患病,且父親或母親都沒有思覺失調症。他們挑選了1,600個家庭,為患者的父母抽血,並進行全基因體關聯分型,獲得數十萬個遺傳位點資訊,以估計父親的精神病多基因遺傳風險,結果發現,遺傳風險愈高的父親,生育第一胎時的年紀愈大。

牙週治療為堅指出,在控制父親的遺傳風險後仍然發現,父親的生育年齡每延後10歲,孩子當時在18歲以前發病的比例就愈高,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精神醫學期刊「生物精神醫學」(Biological Psychia牙齦美容try),並在官網上以「焦點新聞」刊出。陳為堅:『(原音)病人的父親裡面,也有人風險是很高的、也有人中間的、有人很低的,那我們就很高跟很高比,很低跟很低比,那這樣的話,你還是看得到就是平均來講,你每增加10歲才生小孩,那你(孩子)早發的風險,就增加將近30%。』

超過八成的國人,患有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會造成牙齒周圍組織發生病變,輕者會有口臭、牙齦發紅腫脹疼痛,甚至是刷牙流血等症狀,一般稱為牙齦炎。常見的慢性牙周病一般可分為牙齦炎和牙周炎,這兩種臨床症狀不盡相同的疾病,一般籠統合稱為牙周病,較嚴重的牙周炎會造成齒槽骨萎縮、牙齒搖動、甚至鬆脫的現象。細菌一旦經由發炎的牙齦進入血液,附著在受傷的心臟瓣膜或心內膜壁上,嚴重者甚至會造成細菌性心內膜炎,引發心臟疾病,實在不可不慎。細菌一旦經由發炎的牙齦進入血液,附著在受傷的心臟瓣膜或心內膜壁上,嚴重者甚至會造成細菌性心內膜炎,引發心臟疾病,實在不可不慎。除了口腔清潔不確實,牙周病也會透過唾液,經由飲食及家人的接觸而互相傳染,若想遠離牙周病的威脅,牙周治療除了養成良好的潔牙習慣,更必須定期每半年回診洗牙、檢查一次,讓主治醫師為您的口腔健康做好把關。

台大醫學院精神科主任黃宗正則表示,思覺失調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致病成因,其實很複雜。黃宗正:『(原音)我們大致上說,大概基因的成分占到50%,可是還是有另外50%,還是環境的因素。』

台灣人愈來愈晚婚,生育年齡也跟著延後,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母親在2017年的平均生育年齡是32歲,父親則是34.5歲。研究團隊強調,做這份研究並不是訴求國人要早點結婚,但隨著生兒育女的年齡愈來愈晚,所可能引起的孩子健康問題,將是未來需迫切討論的公共衛生議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nninnaw5e7 的頭像
    manninnaw5e7

    manninnaw5e7的部落格

    manninnaw5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